2012年3月31日 星期六

超越嫉妒

嫉妒是一種普遍存在的感覺。除非已付諸行動,否則它不是病態。這種感覺是正常的。但它所引起的感覺時常失去了理智。

嫉妒的感覺並非全都是不好的。常常經由此種感覺,我們得到了必要的內省,可導使我們珍惜他人的價值。嫉妒的感覺也可以有助於把我們內在的需要表現出來,因此而使我們改變我們的行為。佛洛伊德說:「嫉妒是感情狀態之一,就像憂慮一樣,可以說是正常的。」他相信,自認為絶無嫉妒感覺的人,可能是欺騙自己,要不然就只是壓抑他們的感覺,並把這些感覺摒棄在他們所知覺生活之外,結果,這些人被迫以不自覺的行為來處理枝枝節節的嫉妒。如果加以壓制並一脫離了知覺的控制,嫉妒就可能毫無預兆的突然出現,這樣,豈不是更加危險。

嫉妒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壞的,它並非端視我們如何感覺,而在於我們怎麼做,以及對我們所感覺的去採取什麼樣的行為。嫉妒不是無中生有的。它主要起自與別人積極而親密的關係。通常,我們愈是在乎,嫉妒的可能性就愈大。人與人的關係通常開始於相互的吸引。當這種吸引增加,就常出現了佔有。由於並沒有足資保證的安全感或永久性,我們就常常易於嫉妒。

嫉妒可以用很多方法來處理。當安全感或佔有感受到威脅時,最本能的反應就是攻擊 - 為我們相信對我們有利的而戰。
有的人則自己找理由解釋。告訴自己,對方不如我們。使自己相信,我們不屑於這種狀況,不值得花精神去對付。
一部分人則選擇退縮。他們逃避目前狀況,並使自己相信,他們所不清楚的事就不能傷害他們。
還有一些人願意扮演苦難的角色。他們默默忍受。他們感到無助,可是並不因而採取行動。他們等待、他們期望,他們祈求情形轉好。
有些人則扮演虐待狂角色。他們尖叫、指責、威脅並且打人。他們緊抿雙唇,皺起眉頭,發誓非做到不可。他們想盡辦法去傷害那個他們一度深愛的人。他們決心向他們「報仇」。

雖然有些人在某些時候會採用以上所述的某種方式,但我們大多數人已發現,這些只是暫時減輕嫉妒所引起的無望、無助感覺。但事實證明這些都只有短暫的效果,等到這短暫的麻醉過去之後,我們只留下空虛與難以排解的怒氣。

因為我們選擇與別人形成關係,而幾乎沒有人能完全免得了嫉妒,所以,最好能找到比較好、比較持久的辦法來處理情緒。著名的精神分析家、哲學家希爾多.瑞奇曾說:「在愛的關係中,嫉妒是一個有什麼地方出了毛病的信號,而不一定是一種壞透了意念。」或許,我們把嫉妒看成「有什麼地方出了毛病」的一項警兆,倒是糾正它的積極的第一步。我們都得為自己的嫉妒負責,沒有其他人需為此負責。因著我們所感覺的而歸咎別人,並無好處。必須我們願意接受:我們的嫉妒是我們的責任。

也許我們必須接受這個事實:我們絶對無法佔有另外一個人。決定在一起,是兩個單獨個體之間的一種協議,在某方面來說,這兩個個體仍然是分開的。我們必須學習了解:愛別人是要他們成為他們自己 - 無論是與你在一起或不與你在一起。如果一個朋友或戀人真要走,即使我們用百般方法去留他,也絕不會成功的。

「嫉妒」這個字源自於希臘字"jeal"。它的意思是一項受珍視的佔有面臨了危機,必須採取某種行動。它暗示了:一個反面的現象經過時間的考驗,能改變成為正面的現象。一旦雙方的關係,以及涉及這個關係的人變愈來愈堅強,愈來愈感到安全時,嫉妒就可減少。學著去放開手,是很困難的,因為我們多半都相信,愛建立在「抓緊」上。或許,最深的愛的先決條件就是有最多的自由。

有一句老話說,愛必須放開手,等到它又回頭,那時你才懂得真正的愛。

2012年3月25日 星期日

歡樂與共


快樂是一個人最大的成就,是他積極認知自己與外在世界整個人格的反應。
- Eric Fromm

除非一個人相信他自己是快樂的,否則他就不會快樂!
- Publibius Syrus

一個遠離了歡笑的人,是雖生猶死的。
- Sophocles

快樂是生活唯一的制裁力。沒有了快樂,生存即了無意義而悲哀。
- George Santayana

笑是兩個人之間最近的距離。
- Victor Borge

只有藉著笑,你才能不懷惡意而無堅不摧,也才能不傷感情而確保良好友誼。
- George Bernard Shaw

一個人向外追求,認為他的快樂存在他的身外,最後他轉而向內,却發現泉源是在他的內心。
- Soren Kierkegaard

把快樂當做追求的目標,會導致我們如同逐雁,到頭來一無所得。
- Hawthorne

當我們去做什麼,去希望什麼的時候,歡笑就來到我們的生活中。
- Joseph Addison

在語源學上,快樂是與「發生」這個字相連的,實際上也正是如此。快樂一直是生活中過去與未來「發生的事」之一部分。只有傻瓜才會期望繼續不斷的去找快樂,或是希望一旦找到了,就抓緊不放。快樂經常是某種感覺或行動的副產品。即使知道這點,我們還是有很多人瘋狂的去尋找快樂,不斷發狂的追求歡笑。

我們要製造自己的快樂。我們自己來為快樂下定義,並且以我們獨特的方來體驗快樂。沒有人能為我們快樂,也沒有人能告訴我們什麼能使我們快樂,雖然人總喜歡試著那麼做。事實上,世界上最快樂的人,即使是奪去他的一切,只留下生命,他可能仍然是快樂的。

在我們的關係中,我們太過於理性,太過於循規蹈矩、按部就班。我們需要找一個地方 - 就離瘋狂與不合理不遠,在那裡,我們可隨時拋棄世俗,返璞歸真並有獵喜之心,那包含了較大的自由與冒險感 - 這是一個充滿了驚訝的生動環境,它鼓勵驚奇感。在此,其他地方難以說出的觀念和感覺,都可以自由表達。在歡笑的環境中,很容易找到愛的連繫。當我們一起歡笑時,我們越過了理性和邏輯,我們感到彼此更接近。

歡喜和快樂只是意念的狀態。它們能幫助我們找到創造性的解決辦法。當我們感到歡喜、開心、快樂時,我們就可更適應生活,更能認清事情、更有能力處理每天的緊張。許許多多人與人的關係,均因暢懷大笑而柳暗花明。

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

寛恕(2)


每當我們付出了愛,我們就變得最為脆弱。我們總是感到不安全。我們變得易於失望和受傷。

在我們被所愛的人傷害時,我們似乎就把多年的關係貶得一文不值,這關係可能曾為我們帶來許多歡笑,而且也曾用了許多心力才維持這樣久。可是,只要一句尖刻的話、一個輕率的舉動、一句無情的批評,我們就可以毁掉甚至最親密的闗係。我們很快忘記了過去的美好,開始把憎恨情緒合理化。我們衝動的這樣做,却不去接受坦誠的評估與面對事情的挑戰。我們忽略了在寛恕與表示同情的行動中,我們很可能發掘我們自己新的內在,以及未來彼此關係的新可能性。

我們都太驕傲了。我們寧可從事有害自己的行為,這些行為使我們不去寛恕別人;我們寧可相信如果我們離開現場,我們就可以損傷對方,而且以為不在場可以平息我們自己的情緒;寧可幻想離開那裡,事情就可終止;寧可天真的認為傷害他、羞辱他、指責他、定他的罪,我們就會比較好過。我們沒有認清,當我們拒絕寛恕別人之時,是我們自己擔起了毫無益處的憎恨、痛苦和報復的重擔,這些是永無止盡的,如此一來,重擔壓在我們身上,而不是壓在犯錯者的身上了。

當然,寛恕並非易事。我們的理性,不足以立即衝破在別人傷到我們時,我們所陷入的錯綜複雜的情感之網。另覓途徑逃避我們的痛苦,似乎更簡單些。於是我們不去面對處理,而只一味指責、控告、讉責、排除、壓抑。在控告、讉責、氣憤挑毛病的氣氛下,絕不可能去寛恕人。

只有在我們能夠認為犯錯者與我們自己一樣 - 並不是那麼好,但也不太壞 - 我們才可能開始有寛恕的心。

寛恕最大的泉源來自「愛」。有了愛,我們才能把犯錯者再當一個有價值的人看待。有了愛,我們才能以正確眼光來看錯誤,才能把行為與人分開來談,我們才能不反應過度。我們透過同情的行為,努力去除犯錯者與受害者之間的界線,即使我們並不了解這個行為。經由這個過程,我們在一起,重建我們的信心,更了解彼此,強固我們現有關係,再度邁向彼此信任。

寛恕就是過去的讓它過去;未來的任其發生;現在的就保持。
 -大衛.奧格斯柏格

然而,寛恕並不經常像這樣的明智而合理。經常它被當作一件禮物給人,所含的意義却是給予者的優越感。這樣子的給予,不叫寛恕。它變成一種交易,隨之而來的是喪失自尊、無止盡的罪咎和屈辱。這是一種感情的勒索,一方成了慷慨的獲益者,另一方則是貧賤的罪人。這不是寛恕!這只不過是有意叫人難堪。

寛恕還有要求更高的一面。那就是由寛恕而產生,但超越寛恕的更深一層過程 - 忘記。若是我們寛恕了,但却又留存著受傷害、氣憤的記憶以及被人背叛的感覺,只要我們仍然在受傷的陰影中,真正的寛恕就尚未達到。

我們寛恕,是因為不寛恕要付的代價太大了。心存怨恨,尋求報復,都是於己有害的,而且一無所得,既不能满足我們,也不能癒合我們的傷口。真正的寛恕是人類最可貴的行為。寛恕人的人在寛恕之中感到釋然。讓審判和報應留給上帝去做吧!

寛恕(1)


憎恨、仇恨及報復是難以抑止的,於己有害的,無論心智或情感都將因之而枯竭。
- Gerald Jampolsky

寛恕這個字的四周散發出一種奇妙的氣息,極大的溫暖與力量。這個字代表了解除、放鬆,一種行動,具有撫慰、癒合、重新結合以及重建的力量。

原諒別人 - 這的確是很困難。為我們已知所犯的錯而原諒自己,經常是同樣的困難。

要求別人寛恕與寛恕別人,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涉及我們最深厚的同情、人性及智慧。根據經驗,我們已知沒有寛恕,就不會有持久的愛,沒有轉機,沒有滋長,沒有真正的自由。

若是你希望有持久的關係,進一步了解寛恕的動力,是很重要的。當然,正因為我們是這樣脆弱易於受傷的人,生活在一起,就更需要了解寛恕了。

寛恕是一項意志行為。是意志力的選擇。我們或者選擇寛恕,或者我們不選擇寛恕。但我們必須記住,被人寛恕與去寛恕人,牽涉的是相同的動力。如果我們做錯事希望被人寛恕,那麼我們也要同樣這樣做。如果我們不能寛恕別人,我們就無法期望別人來寛恕我們。

2012年3月20日 星期二

真誠

自欺行為本來目的在保護我們自己不受痛苦,然而結果却會帶來更多的痛苦,我們要維護以往已做的欺騙,以免因日久天長而自然露出破綻。一旦我們發覺在我們心中有愈多的地方需要自我衛護,我們思想過程就愈痛苦,我們勢必沒法讓我們的心自由騁馳,因為外來的新消息可能與我們以往自欺行為相抵觸。自欺欺人的行為愈多,我們被世界排除的範圍就愈大。
DR.Roger Gould

一個謊話,即使是一個小小的謊話,都得為它對行為可能造成無限大影響而負責。

我們有渴望彼此信任的本能需要。如果我們感到我們沒有人足以信任,我想我們恐怕會瘋掉。透過信任,我們的價值體系才能成長並改變。因為信任所帶來的安全感,我們才能更有勇氣去冒險。

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欺騙帶來的痛苦,尤其是我們被我們所愛的人欺騙的時候。我們個人的安全,建立在假定我們所愛的人給我們的消息都是真確的。若是這個假定的基礎動搖,或連根拔除,可想而知,我們生活必然暫時(甚至有些人會永久的)粉碎了。但如果我們的愛是夠堅定,我們可以接受這件事情,或自己告訴自己,那不是惡意的,不是故意要製造痛苦。我們可以用人的容忍來應付並接受不誠實。我們承認人的本性。我們寛恕他。

人與人的關係是日積月累相互的忠誠所造成,所以我們不能冒險擁有一種建立在謊言上 - 即使是善意的謊言之上的關係。因為那樣的話,欺騙的可能性就一直存在,成為一切未來相互影響的基礎。到那時,你變得一直要違反你自己的真正意思,一切未來的相互關係都有可能成為一連串的虛謊。人際關係的安全感喪失殆盡。

只有真實才能幫助我們感到安全,只有真實才能帶給我們持久關係所必需的信任。只有真實才能造成一個團結而且有發展的安全環境,即使有時候真實可能造成某種刺痛。

當然,達到絕對的真實是困難的。可是,真實畢竟是互相關愛之人際關係的核心。沒有真實,信任就不可能存在。沒有信任也就不可能有愛。

我們將終其一身不斷的要處理誠實與欺謊兩者間的衝突。這是事實,當我們多數人自己騙自己之時,我們怎能期望與別人之間完全誠實無欺?我們必須願意接受這個事實:我們隨時可能受騙或騙人,我們必須學習著去接受這些錯失是凡夫俗子難免的,並藉此當作學習的經驗,未來要加強更誠實的行為。但是對我而言,如果我們想要我們的關係持久而且成長,坦誠與真實必須是我們必然的目標。

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溝通


我們覺得表達愛意是一件不自在、笨拙、甚至困窘的事,有些人根本說不出口。不表達愛意是造成悲哀悔恨的最大原因。我們常常等到人們去世,才述說他們在我們生命中的價值,公開推崇他們,並表示對他們的愛意。

我們雖然擁有許多物品、金錢和肉體的慰藉,卻失去親密的溝通。我們缺乏交談,這種交談可以幫助我們聽到自己的想法,發掘自己的潛能,並在一個充滿支持力量的環境裡解決自己犯下的錯誤。我們常常覺得自己與所愛的人之間的真正溝通並沒有很大價值。

常常透過你的談話、動作和姿勢,告訴我你愛我。別以為我已知道。我或許會表現出不好意思,甚至否認我需要這些 - 但是不要相信,還是去做。

你覺得情緒低落、寂寞或遭致誤解的時候,讓我知道。知道我有安慰你的力量,我便覺得自己是堅強的。感情若不以言辭表達出來,是會被摧毀的。記住,我雖然愛你,我仍然無法永遠看透你的心意。

當你對我有所反應,我便會覺得自己是特殊的,也就彌補了一天中別人對我的視而不見。

聽我訴說,不要下斷論,也不要有偏見,聽和看一樣重要。如果你真的看著我並聽我訴說,這就是在我們協助彼此轉變時,對我的繼續肯定。

撫摸我、握著我的手、擁抱我。非言辭性的互愛溝通可使我的肉體恢復生氣。

尊重我的靜默、解決問題的方法,找尋靈感及發現精神需求等,常常都是在沈靜的?那間領悟。

讓別人知道你重視我。大眾對我倆相愛的肯定,使我覺得特殊又驕傲。與他人共享我倆關係的快樂是很好的一件事。

2012年3月18日 星期日

我要你聽我細訴的時候,你開始提出忠告,
你並未依我的要求而行。
我要你聽我細訴的時候,你開始告訴我為何你該那麼想,
你輕視我的感受。
我要你聽我細訴的時候,你覺得你必須做些什麼來解決我的問題,
你背棄了我,
如此怪異如上所見。
或許那就是祈禱者要為某些人服務的原因。
因為
上帝不會說話,不會提供建議或安排什麼。
祂只是傾聽,並相信你會自行處理。
所以,請你聽我細訴。如果你要說話,等一會兒,等到輪到你的時候,我保證一定會聽的。

共享是互愛溝通中很重要的部分,當你覺得對方不想聽也不關心的時候就會終止,最悲哀的是我們常常不再有第二次機會。

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

互愛關係

互愛關係是立刻完全接納對方,而你也獲得同樣的接納。

互愛關係是付出感情與關心而不要求回報,完全出自絕對坦誠和不斷溝通,非為私利。

互愛關係是一種相互信任與接納的關係,創造出有安全感和滿足感的溫馨感受,並提供無盡的支持與力量。

互愛關係是一個人可以與對方坦誠相處,而不必害怕遭受批評。你們可以放心,你們就是彼此最好的朋友,不論發生什麼事,你們都會在彼此身旁。

互愛關係是不把所愛的人視為自我的延伸,而將其視為一獨特且永遠美好的個體 - 可以彼此表達自我,是兩個自我的融合,但卻不必擔心自我的迷失。

互愛關係是毫無條件地接納對方。協助他或她達成個人的目標,幫助他或她成長,並給予鼓勵。彼此皆認為對方是一個可以信任、依賴且共享歡樂的朋友。

互愛關係是與一個你所熟識的人靜默相處而感到安慰愉快,透過文字與肢體的語言,彼此相互信任、真誠相待、欣賞推崇、犠牲奉獻,而在共同相處時感到心情快樂的特殊激盪。

互愛關係是讓彼此間的深刻關切、相互了解與敏感在其中滋生,而毫不擔心。因為他們明白沒有人是完美無缺的,唯有愛是完美無瑕的;愛是建立關係的基本工具,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互愛關係是一同關懷對方的成長與進步,不再有佔有慾,他或她都屬於對方;再也不自私,而代之以無私的付出、分享與關心;有開放的溝通管道;誇大對方的優點,而不在意對方的缺點。

互愛關係是被愛者依然保有自我 - 與我一同歡笑,但不是因我而笑;與我一同哭泣,但不是為我而泣;熱愛生命,熱愛自己,也熱愛成為被愛者。這種關係是以自由為基礎,決不可能出現於善忌多疑的心靈。

互愛關係就是雙方都覺得非常相愛、彼此接納、有安全感,於是能共享內心深處感受、夢想、失敗、成功,而毫無保留。這是一種施與受的雙向交互作用,源自彼此的相互尊重,也隱匿於尊嚴之下;淚水和笑容有著同等的重要性,不斷對成長給予滋養和支持。

互愛關係不是由時間長短來判定,而是由關切的程度來決定。互愛的最佳狀況是一同交換思想、感受和經驗,是個人靈魂的庇護所 - 是一個完全屬於自我的所在,可以盡情發洩我們內心深處思念、期盼、恐懼和歡樂,而不必擔心遭受責難、排拒或遺棄。互愛也是一種環境,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喘息、安慰和力量,以應付每天的挑戰。

2012年3月16日 星期五

親密關係

親密是源自一項事實,那就是兩個人(任何人皆是如此)渴望克服分離與孤獨(個人皆須承受二者),而參與一種關係。自彼刻起,二人不再是單獨的個體,而是結合為一體。
Rollo May

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生命、愛、關係的漲退

你愛一個人的時候,並非一直是愛他的,同樣是一個時期一個時期的。
永遠愛他是不可能的事,希望如此也只不過是個謊言。然而,這的確是大部份人所希望的。
在生命、愛、關係的漲退中,我們的信念是如此薄弱。高漲的時候,我們迫不急待的撲上去;衰微的時候,我們畏懼地阻擋。
我們害怕他將永遠不再。我們堅持要持續不變;在生命和愛中,唯一可能持續的是成長,變遷 - 自由。
Anne Morrow Lindbergh

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

接觸未來

電影"接觸未來"是我最喜愛的一部片子,由茱蒂佛斯特主演。
劇情描述從小就是"火腿族"的艾莉,長大後投入聯繫外太空生命的計劃,在同業科學家的眼裡,是個怪人(--把生命完全投入接觸外太空生命),因為計劃過於冷門,最後甚至連計劃預算都被刪掉。
政府預算被刪,只得往民間募款,由於她的堅持,好不容易得到某知名跨國企業贊助,計劃才得以繼續。直到收到外太空傳回的訊號,她的研究計劃再度被政府重視,但整個計劃也被迫由政府接手。
另人吃驚的是:這個從外太空傳回的訊息竟然是一個"載具",在以美國政府為首,史無前例的國際合作下完成了這個載具,但問題是由那個太空人執行這個首航任務?艾莉當然是首航任務的候選人之一,只不過礙於宗教信仰的問題,這個首航任務被當初刪他預算的國家科學顧問搶走(很諷刺)。
處心積慮得到的真能擁有嗎?首航任務在宗教狂熱份子的破壞下,整個載具在世人眾目睽睽下化為烏有。故事到此就結束了嗎?艾莉有機會執行這個接觸外太空生命的任務嗎?請寓友自行收視影片找答案吧!(因為整部片子太戲劇化了)
最讓我久久無法忘懷的是片尾的一段敍述,有小朋友問艾莉:只有地球有生命嗎?艾莉回答:宇宙是個非常非常大的的空間,如果只有地球有生命,那會不會太浪費了?

諺語

真話難下嚥
卻一生受用

偷穿高跟鞋

990813凌晨 東森洋片台 偷穿高跟鞋
姐姐是精明能幹的律師,妹妹則是神精大條的豪放女,雖然個性迥然不同,姐姐仍處處包容妹妹。直到一次姐姐男友來訪,被妹妹誘惑上床而且被返家的姐姐撞見,姐姐再也無法忍受,在尷尬與激烈爭吵後,妹妹離開姐姐住處。
妹妹無意間得知祖母仍在世,在無處可去的狀況下,只得先投靠住在老人社區的祖母。在老人社區的生活讓妹妹從一個一心想拐騙祖母的壞女孩變得懂得自我省思。
姐姐則放棄律師工作,開始深思什麼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也因此遇到了真命天子。但讓她又愛又恨又失聯的妹妹,甚至又差點讓她這段姻緣泡湯。
祖母也察覺妹妹的來訪另有原委,暗中寫信邀請姐姐,姐妹在祖母住處再度相聚,又驚又喜,冰釋前嫌,但也因此帶出祖母與姐妹父母親之間的恩怨。
全片在人性尤其女性心思、倫理親情及姐妹間情感刻劃非常細膩,演員演技也很有說服力,看似平淡的劇情卻能令人深思,是非常值得觀賞的影片。(尤其影片末段:姐姐婚禮上妹妹所贈送的驚喜,真的很美,有機會觀賞重播,一定得留意。)

推薦好片.收視指數:四顆星 值得一看 (最高指數:五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