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

寛恕(2)


每當我們付出了愛,我們就變得最為脆弱。我們總是感到不安全。我們變得易於失望和受傷。

在我們被所愛的人傷害時,我們似乎就把多年的關係貶得一文不值,這關係可能曾為我們帶來許多歡笑,而且也曾用了許多心力才維持這樣久。可是,只要一句尖刻的話、一個輕率的舉動、一句無情的批評,我們就可以毁掉甚至最親密的闗係。我們很快忘記了過去的美好,開始把憎恨情緒合理化。我們衝動的這樣做,却不去接受坦誠的評估與面對事情的挑戰。我們忽略了在寛恕與表示同情的行動中,我們很可能發掘我們自己新的內在,以及未來彼此關係的新可能性。

我們都太驕傲了。我們寧可從事有害自己的行為,這些行為使我們不去寛恕別人;我們寧可相信如果我們離開現場,我們就可以損傷對方,而且以為不在場可以平息我們自己的情緒;寧可幻想離開那裡,事情就可終止;寧可天真的認為傷害他、羞辱他、指責他、定他的罪,我們就會比較好過。我們沒有認清,當我們拒絕寛恕別人之時,是我們自己擔起了毫無益處的憎恨、痛苦和報復的重擔,這些是永無止盡的,如此一來,重擔壓在我們身上,而不是壓在犯錯者的身上了。

當然,寛恕並非易事。我們的理性,不足以立即衝破在別人傷到我們時,我們所陷入的錯綜複雜的情感之網。另覓途徑逃避我們的痛苦,似乎更簡單些。於是我們不去面對處理,而只一味指責、控告、讉責、排除、壓抑。在控告、讉責、氣憤挑毛病的氣氛下,絕不可能去寛恕人。

只有在我們能夠認為犯錯者與我們自己一樣 - 並不是那麼好,但也不太壞 - 我們才可能開始有寛恕的心。

寛恕最大的泉源來自「愛」。有了愛,我們才能把犯錯者再當一個有價值的人看待。有了愛,我們才能以正確眼光來看錯誤,才能把行為與人分開來談,我們才能不反應過度。我們透過同情的行為,努力去除犯錯者與受害者之間的界線,即使我們並不了解這個行為。經由這個過程,我們在一起,重建我們的信心,更了解彼此,強固我們現有關係,再度邁向彼此信任。

寛恕就是過去的讓它過去;未來的任其發生;現在的就保持。
 -大衛.奧格斯柏格

然而,寛恕並不經常像這樣的明智而合理。經常它被當作一件禮物給人,所含的意義却是給予者的優越感。這樣子的給予,不叫寛恕。它變成一種交易,隨之而來的是喪失自尊、無止盡的罪咎和屈辱。這是一種感情的勒索,一方成了慷慨的獲益者,另一方則是貧賤的罪人。這不是寛恕!這只不過是有意叫人難堪。

寛恕還有要求更高的一面。那就是由寛恕而產生,但超越寛恕的更深一層過程 - 忘記。若是我們寛恕了,但却又留存著受傷害、氣憤的記憶以及被人背叛的感覺,只要我們仍然在受傷的陰影中,真正的寛恕就尚未達到。

我們寛恕,是因為不寛恕要付的代價太大了。心存怨恨,尋求報復,都是於己有害的,而且一無所得,既不能满足我們,也不能癒合我們的傷口。真正的寛恕是人類最可貴的行為。寛恕人的人在寛恕之中感到釋然。讓審判和報應留給上帝去做吧!

寛恕(1)


憎恨、仇恨及報復是難以抑止的,於己有害的,無論心智或情感都將因之而枯竭。
- Gerald Jampolsky

寛恕這個字的四周散發出一種奇妙的氣息,極大的溫暖與力量。這個字代表了解除、放鬆,一種行動,具有撫慰、癒合、重新結合以及重建的力量。

原諒別人 - 這的確是很困難。為我們已知所犯的錯而原諒自己,經常是同樣的困難。

要求別人寛恕與寛恕別人,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涉及我們最深厚的同情、人性及智慧。根據經驗,我們已知沒有寛恕,就不會有持久的愛,沒有轉機,沒有滋長,沒有真正的自由。

若是你希望有持久的關係,進一步了解寛恕的動力,是很重要的。當然,正因為我們是這樣脆弱易於受傷的人,生活在一起,就更需要了解寛恕了。

寛恕是一項意志行為。是意志力的選擇。我們或者選擇寛恕,或者我們不選擇寛恕。但我們必須記住,被人寛恕與去寛恕人,牽涉的是相同的動力。如果我們做錯事希望被人寛恕,那麼我們也要同樣這樣做。如果我們不能寛恕別人,我們就無法期望別人來寛恕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