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夢的解析 第四章 夢的偽裝(1)

夢的解析 第四章 夢的偽裝(1)

如果我主張每一個夢的意義都是欲求的滿足,且除了欲求的夢以外,別無其他種類的夢,我可預知我必定會受到最強烈的反對。

批評家們會對我說:「有些夢被視為欲求的滿足,這種說法並不新鮮,夢的研究者早已知道了這個事實」。但是若你認為除了欲求滿足的夢之外,別無其他種類的夢,這不過是一個不太合理的推論,所幸這種論調並不難以駁斥。很多夢充滿最痛苦內容,沒有任何欲求滿足的跡象可言。悲觀主義哲學家愛德華‧馮‧哈特曼也許是最反對欲求滿足理論的人了,他在《無意識哲學》中寫道:「在入夢時,我們發現清醒生活中的一切煩惱都潛入睡眠狀態中,唯一不能入夢的是科學和藝術生活上的樂趣,它們可以使有教養的人在一定程度上適應生活...」即使一些不很悲觀的觀察者也堅決認為,痛苦和不愉快的夢遠比愉快的夢普遍。弗洛倫斯‧赫拉姆和薩拉‧韋德兩位女士甚至根據她們自己的夢,統計出不愉快的因素在夢中占據優勢。她們發現57.2%的夢是「不稱心的夢」,只有28.6%是「愉快的」。而且除了些把生活中各種不同的痛苦帶入睡眠中的夢以外,還有一些焦慮的夢,夢中充滿痛苦的感情,直到把我們驚醒為止。

焦慮的夢好像真的推翻了夢是欲求的滿足這個結論的普遍性,而且似乎任何類似的主張,都會被斥為謬論。

然而,要反駁這些似乎證據確鑿的反對意見並不困難,我們只需注意到這一事實,即我們理論的根據並不是夢的顯意,而是參照釋夢工作所揭示的隱藏於夢背後的思想。我們必須在夢的顯意和隱意之間做出對照。的確,有些夢的顯意帶有極痛苦的性質,但是否有任何人試圖去解釋這些夢呢?去揭露隱藏在這些夢背後的思想呢?如果沒有,則這兩種反對意見都站不住腳,因為有可能經過解釋以後,仍可證明痛苦和焦慮的夢也還是欲求的滿足。